义乌多飞网

温州商人的故事:因时而变,因策制宜

2019-04-08 义乌新闻网

 


政策是市场的导向,在国家政策的变化当中,往往蕴藏着机遇。

  有人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温州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温州经济一直是中国市场改革的排头兵,特别是温州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不仅让温州的民营企业及产品遍及全世界,而且也开始让大量的财富与资本向温州地区集聚。可以说,温州在打造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财富故事之时,也在咄咄直逼中国投融资改革。

  首开先河之人就是有“中国金融改革先驱”之称,创办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的方培林。1978年以后,苍南钱库的经济发展很快,一些家庭工厂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鉴于这种情况,1984年,在苍南一家国营医院收发室当工人的青年人方培林,从《温州日报》刊登的《市区可办信用社融通资金》一文中受到启发 决定创办钱庄。经过市场调查,他确信办钱庄能弥补信用社的不足之处。同年9月29日,他挂出了“方兴钱庄”的招牌。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家由私人挂牌营业的金融机构。

  对于钱庄开办的原因,方培林大致讲了两点:一是他对于时事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时在医院收发室工作的方培林,经常趁工作之余,浏览报纸,他敏锐地意识到那场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必将对中国经济体制会有重大影响。此时他恰巧又看到了《温州日报》上刊载的那篇《市区可办信用社融通资金》的文章,这可以称其为创办私人钱庄的主观原因。

  此外,方兴钱庄的创办还有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那时方培林所在的钱库已成为温州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基地之一,那里的副食品、烟酒、针织品批发覆盖了温州市区、瑞安、平阳、闽北等广大地区。小商品批发业兴起产生的巨大资金需求,使得民间借贷在钱库这个商业重镇变得异常活跃。钱库民间借贷自古以来就大量存在,生活于这样的大、小环境之中,不安于当个小医院收发员的方培林自然就动起了办钱庄的心思。

  钱庄的运营也得到了当地县、市领导的大力支持。钱庄开业不久曾因合法性问题而一度停业。这时,方培林就给当时的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写信,反映县工商局和县人行不给办执照的问题。董朝才对对方的行为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此,方培林回忆说,现在想起来这些领导真了不起!在国家政治形势十分复杂、温州“姓资姓社”争论不休的情况下,这是要担很大政治风险的。

  1995年国家出台了新的《担保法》之后,方培林又开始蠢蠢欲动,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他终于于2000年在温州创办了第一家担保公司(现为温州方兴担保公司),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对银行而言,由于有房地产抵押和存单质押,所有的过程都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风险都是被覆盖的。对存单持有人而言,他为借款人质押,有一定的付出,因此他也获得一定的回报(银行之外的利息收入)。对于担保公司而言,牵线搭桥,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也获得了佣金。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是金融业的一个创新之举。金融界的有关人士对此很是欣赏,认为这种做法将闲置的不动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社会资金的活跃。

  方培林的钱庄能应时而生,就在于他抓住了政策变化发展。类似因时因地制宜,紧跟政策步伐的成功故事,在温州比比可见。

  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说过:“现阶段我国处于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一个敏感的企业家就能迅速准确地抓住历史性的机遇。有时候,其实政府的一句话就已经告诉你怎样可以跟上形势的发展,你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温州一家报纸曾专门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91%的温州商人都关心政治,60%的经营者“因为某项政策的出台或政策提示而放弃或者更有信心做某项生意或投资”。

  聪明敏感的温州人把他们的商业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大到国家领导人的更迭,小到一个乡镇芝麻官的去留,都是他们关注的范围。至于国家鼓励什么,限制什么,那更是温州人在商场上深请于心的制胜法宝。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思路,也关系到投资风险和市场策略。

  张文荣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从小他就受到温州人的“男孩从小要有经济自立的意识”思想的熏陶。14岁的时候,张文荣就在他人的指点下,在街边开始卖冰棍,正是这不起眼的冰棍生意,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17岁的时候,张文荣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商人。他凭着自己在商场上的实践经验和初生牛犊的闯劲,在市场中寻找着商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特殊的经济体制导致了物资匮乏、信息不对称,精明的张文荣马上就发现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商机。

  面对商机时,精明的张文荣往往不惜任何代价。有一次,由于日本生产厂家停止了供货,本田摩托车在温州一下子成了抢手货,一辆车就涨一万多块。当时的张文荣正在黑龙江做生意,他发现黑龙江还有本田摩托车在卖,但是数量也不多了,只有五六辆。于是他把这五六辆摩托车全部买进。然后,张文荣拿着大量的现金在黑龙江马路上逛,只要碰到本田摩托车他就拦,并原价买进。3个月后,张文荣在马路上购进的本田摩托车就有600多辆。然后,张文荣把这些旧车修整一新后卖到了温州,结果,平均每辆车赢利一万元。

  21岁的张文荣已经是身价百万。这时,他的眼光放得更远了,他决定到上海去发展。1986年,他来到了上海。那时的上海,一切都被计划经济束缚着。一到上海,张文荣就发现废铜量大、价低,而且很少有人收购,而在温州,铜却是极其缺少的。张文荣一下子就找到了商机,于是做起了废铜生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经济环境的好转,张文荣的事业越做越大。

  1988年,张文荣看准了城市发展对电缆需求的提高,选择了上海电缆厂作为合作伙伴,从而成为上海小有名气的“电缆大王”。

  1997年,他出资1000万兼并了国有企业——浦东电缆厂,拥有了自己的实业公司。现在张文荣的亚龙集团经营范围包括铜材、电缆、教育、医疗、绿化工程、房地产等,总资产超过6个亿。

  天时、地利、人和,温州商人的精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掌握天时、地利的关键因素,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并且紧跟政策变化,将生意做得滴水不漏。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
最新人物
最新视频
义乌多飞网
义乌多飞网努力奋斗目标:做中国最大的资讯门户网站,为您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中文资讯,内容覆盖国内突发资讯事件,我们将快速、准确地提供文字、图片等多样化的资讯...
Copyright © http://yiwu.duofei.com/ 义乌多飞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