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多飞网

事迹实笃笃 人物活生生——我说勤学、好研、敢为、清正的谢高华

2018-10-22 义乌新闻网

10132471_564083.jpg

1984年5月,谢高华带领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及部门领导,赴温州考察学习发展个私经济时合影。前排居中谢高华、左一范华福、左二仲济仁、右一虞秀洪,后排左一赵仲光、左二王辉忠、左三郑松年、居中杨守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曾在谢高华老书记身边工作。15年后曾有人约我合写一本书,名字就叫《谢高华与义乌》;30年后,曾有一位金华退休的市级老领导当面说我“前怕狼后怕虎”,身为金华市婺剧促进会会长,至今也不编排一个谢高华的戏……近期看到媒体接二连三刊登有关谢书记事迹的文章,新华社开了头炮,省委书记、组织部长都作批示,要树敢于担当的谢高华式典型。受到党心良心发问,我也该出来说几句。

谢书记在义乌工作的那个时期,正是“实践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全党全国思想拨乱反正,但与城乡分割、计划经济铁律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全面梳理变革之际。春江水暖,百废待兴的地方党政主官投石问路,中央“摸着石头过河”的1号文件表述是“可以、可以、也可以”。

贫穷落后的义乌经济从哪找到发展的突破口?“鸡毛换糖”行为究竟姓资还是姓社,该阻还是该放?部分先富起来的民间能人该否还是扶?面对国营、集体商业敌不过地摊的价格竞争之呼声该听还是不听?税收征管是“养鸡生蛋”还是“杀鸡取蛋”……面对这一团团乱麻与疑云,谢高华的态度是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衡量标准,力排众议,语出惊人。

——从“三个不准”到“四个允许”。在当时占比80%的农村,凡是姓“米”的、姓“木”的、姓“棉”的产品均属“统购包销”范畴,农民只能耕田种地,不得公开用米、麦加工饼干、糖果和糕点,山上的树木不能砍来制作桌椅箱桶,棉花收获以后不得自行纺纱、织布、做服装买卖,如此等等。

记得有个周末,我与工商部门负责人随谢书记下乡到佛堂王宅宝山头村,当看到有个自然村开有代销店,工商人员指责不合法规时,谢书记当场加以“否定之否定”。可见,当时谢书记在大会上公开宣布农民“四个允许”(实际上不止四个——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搞长途贩运,允许土地转包,允许少量雇工,允许开放市场和平等竞争等)是多么难能可贵!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和风险,彰显多大的胆量与魄力!

——从阶级斗争眼光看人到改革开放标准取士。在义乌工作的岁月里,谢书记一直在沉思,在数以万计的农民中,发展经济靠谁来带头?于是,他身披军大衣,脚踩解放鞋,跑遍义乌大街小巷。毛店的柑橘专业户朱志清,合作的花卉养殖专业户金序龙,杨村的切刀大王朱明忠,华溪的“黑包头”虞荣海,还有徐村九联的养鸭大户,吴店的养猪大户,福田的啤酒加工厂,一个个鲜活的勤劳致富典型,催他问人问己,他们不正是“一心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共产党”所需要依靠的力量吗?1982年11月,义乌剧院里锣鼓喧天,台上“万元户”披红戴花,几十万份勤劳致富倡议书飞向全县乡村农户,“斜眼看能人”“致富怕露富”的风气为之一扫。

——从“竭泽而渔”到“养鸡生蛋”。工商部门松手农民经商办厂之后,随之而来的争论是税该怎么收?地摊交易无需开发票,做一笔生意扣一次税也不现实,怎么办?谢高华给财税部门的指导思想是要在市场繁荣、税源增长、百姓增收三个要素之间求出共约数,于是就有了至今仍在沿用的“源泉控管、定额计征”之创新。这一关乎义乌市场命运的做法在当时可是“压力山大”,不是“乌纱帽拎在手上”,是绝对做不了的事。

有次在金华参加学习安徽滁县改革经验的大会期间,他突然问我,“小杨,你怕不怕?”当我尚无准确对词之际,他又语重心长地补了一句说:“有时候,发现真理难,坚持真理更难!”工作实践果真如此。由于全国性的改革经验上升为政策法规需要一个过程,有些部门有不同想法在所难免,但消极等待又会贻误时机。面对两难选择,谢书记在破旧的机关大会堂里放出狠话:“你们所有部门都是义乌县委县政府的机构,谁不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定,你那个庙我拆不掉,庙里的菩萨随时可以搬掉!”

 

 

本类排行

义乌多飞网
义乌多飞网努力奋斗目标:做中国最大的资讯门户网站,为您24小时提供全面及时的中文资讯,内容覆盖国内突发资讯事件,我们将快速、准确地提供文字、图片等多样化的资讯...
Copyright © http://yiwu.duofei.com/ 义乌多飞网 All Rights Reserved